“太极”命名浅识

作者:雷慕尼

摘自:《雷慕尼三十三式》

1.阳中阴;2.太阳;3.太极;4.太阴;5.阴中阳

太极拳名为太极者,盖取法于易经阴阳动静之理,盈虚消长之机。其运动作势,纯任自然,圆活运动如环之无端,循环往复,无止无休,气象万千,变化莫测,故名之曰“太极”。 俗称太极图为“阴阳鱼”。其外一圈是为太极,中分黑白者为阴阳。黑者象征阴,白者象征阳,白中一点黑者阳中阴也,黑中一点白者阴中阳也。阴阳交互,动静相依,虚实开合,互为其根,错综运行,周而复始,以至生生不已,化化无穷矣。

拳谱诗云:

一、动则生阳静生阴,一动一静互为根,果然识得环中趣,辗转随意见天真。

二、阴阳无始亦无终,往来屈伸寓化工, 此中消息真参透,太极只在一环中。

太极拳在盘架子(亦名走架子)时,要求每一动作必须走弧线,弧线与弧线相衔接则成为圆圈,圈与圈相连锁,自然形成螺旋缠绕,绵绵不断,循环无已。欲道出此中奥秘,唯“太极”二字可以喻之。

太极拳术达到“上乘”境地,应是方圆相生,刚柔相济,圆中寓方,方中寓圆,无处不圆,无处不方,以至无形无象,浑然一体。欲达到这一目的,非一蹴可成。常言说,万丈高楼从地起,必须一著一势,仔细揣摩,刻苦锻炼,循序渐进,不可躐等,日积月累,水到渠成矣。

太极拳理论虽取法易理,但并非形而上学,乃极合乎科学之对立统一唯物观也。

或谓“太极拳本诸易经,以易理说拳理,不知“易”则无以窥其奥秘”。此说不无道理,然而,“学易”决非易事,笔者自问不能,精研易理之士,固不乏专家学者,然能以易理说拳理,阐发精微,陈鑫而外,殆无出其合者。唯寄厚望于后之来者。

陈式太极拳入门知识

作者:冯志强

摘自:《陈式太极——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刊(创刊号)》

太极无极而生,太极两仪,阴阳之母,练拳须明理,理通拳法精。

万物皆分阴阳,天地是大阴阳,人身是小阴阳,清气上浮者为天,气之重浊下降者为地。以人而言,清气上升入脑者为天,浊气下降入足者为地。就太极拳而论:虚实、开合、刚柔,屈伸,纵放,顺逆缠丝,呼吸,动静皆为阴阳。阴极生阳,阳极生阴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阴阳互济太极为真,不可偏离方懂其中之奥妙。且勿满足一知半解,似懂非懂,阴阳不懂太极不明。无极空洞无一物。无极主静、静极生动,动则开静则合。阴阳开合即为拳经。

太极须从无极始,阴阳开合认真求。久练无极生太极,可培殖本元,又可防病保健,两腿增力,周身轻灵。无极要求呼吸细长均匀,以不憋气为主。一呼百脉皆开,一吸百脉皆合。吐故纳新,充实五脏,加速血液之循环,增加脏腑功能,细胞旺盈,经络畅通,加强了新陈代谢,达到了祛病延年之目的。任何内功都离不开静养之桩功,就是上阵交锋也要心静不乱,心静则胜,心乱则败。练拳也要心静专一,静为养,静养精力充沛,全身细胞旺盛。心思动,动则太极生,此即练拳之基础知识。

太极拳处处分阴阳,不可双重。初学要规矩,无规矩不成方圆。气以静养而无害,中正不偏,头顶至裆要正,即百会、会阴一线穿。此为中气线。动作时要连绵不断,一式练完一式接,由起式到收式,一气呵成。所谓一气呵成,即是精、气、神、意念,贯通不可散。就可保持了动中求静的作用。内外合一,周身相随,缠绕诸靠心身一家,即可达到一粒混元气也。力发一点,点点透骨。阴阳开合,开则俱开,精神意念、动作,连汗毛孔都想开。合则俱合,合到丹田处。从拳架来讲,开合不要过,无过无不及,以意气运动为主,意到气到,气到力到。勿用力求,用力则滞,滞则不通,滞则不活。各关节不可直,直则断。阴阳虚实处处体现运劲如抽丝,转换要螺旋缠绕,胸腹要折叠运化。习拳要求稳,求功心急,就会欲速则不达。求速性急,心不静太极不太和,导致气血不畅,太极处处以养为本,不养则伤,如:养气、养神、养性、养心、生活规律等……。久练即可做到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还虚之妙境。习拳不知养,到老也不长;习拳无有功,到老一场空。无极是静中生动,练拳是动中求静。心静神宁,神宁心安,心安清静,清静无物,无物气行,气行发力成一点。卧、坐站、练都要求做到心静,此即内家拳功之理。练拳时要慢练为养,快练为伤。坚持练习百炼成钢。眼为见性,耳为灵性,心为勇性,精灵之性要相随。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心要警觉,练拳时要柔而不刚,硬而不僵,外柔内刚。旋转关节要活。裆中要圆,胯要开,腰要松,头要领。欲上先下,欲左先右,要意气运动,不要力气运动。意气君,骨肉臣,贵在精神。从劲来讲:年轻者宜练明劲,中年者宜练暗劲,老年者宜练化劲。一是练功的过程,二是自然的转化,各家拳种俱是如此。

陈式太极拳分一、二两路。一路是基础拳,动作慢,练拳有桩功,以身带手,起手足,通于背,行于手,主宰于腰,说明腰的重要。慢炼即是活桩功。二路在一路拳内劲充足的基础上练习闪、展、腾、挪的快速进攻的技击方法。二路是以手带身。一路无基础,二路很难打出威力来。二路虽然猛烈,但不僵硬,它是把内气松放出来的,并非拙力。而是舒展大方的弹簧爆发力,坚不可摧。俗话说:一身备五弓,炼成弹簧力,天下谁能敌。弹簧力即是:弹抖力。